发布时间 :
2024年08月17日
又到一年中元节时,祭祖、扫墓成为很多人要做的事情。当你正在计划外出扫墓的时候,是否想过在网络上为先人设置一个纪念堂?网上祭祀,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祭祀方式,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,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 “搬” 到网络上,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故人。
记者了解到,近几年网上祭祀平台发展迅速,目前,在国内提供此类服务的知名网站就达数十家,据相关人士估计,提供网上祭祀服务的网站已经过万,有的网站日访问人数超过百万。
中元节前夕,记者亲自体验了为已故亲人设立网上纪念馆的过程。
登录网站之后,可以选择所在地域,也可以直接在主站进行申请。点击 “免费注册”,注册内容类似一般网站程序,需要填写用户名、密码、邮箱等信息。注册成功即可以免费创建一个网上纪念馆,上传逝者照片,填写逝者的生平简介等。纪念馆创建成功,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的风格模式,还可以随时进入 “陵园祭扫” 页面,为逝者上香、点烛、献花、献供、献祭以及发表留言、祭文等。除了免费纪念馆,网站还设立了一些自选的收费项目,比如升级纪念馆、个性域名、实景墓园、个性网页等。
记者随机又浏览了一些大型祭祀网站,各网站网页大多制作精美,既体现传统文化韵味,又有时尚新潮的形式,一些网站开设有天堂寄信、私人网墓、音容笑貌等别致功能。有的网站甚至开设了 3D 平台,利用三维技术,将墓地做成虚拟场景,用户不仅可以在模拟墓区内自由行走,还可以实现上香、献花等高仿真互动效果,使网友在网上的祭拜操作如同在现实中一样真实。
赞成与反对相伴
“网络祭祀的优势显而易见,方便快捷、低碳环保、防止火灾。” 在省城一家外贸公司就职的海归张元元 5 年前就为已逝的爷爷设置了网上纪念馆,“我在国外,不可能每年中元节都回来为爷爷扫墓。网上纪念馆的出现,既不用我大费周章地来回跑,又可以寄托哀思,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来说,的确是一种好的方法。”
在百度百科里,网上祭祀的词条更是集众多美誉于一身:没有呛人的烟雾、震耳的声响,有的是催人泪下的音乐和感人肺腑的留言;时空的限制被打破,逝者的照片献词永久保存,让每一个生命的故事永远流传……
当然,针对网上祭祀,并不是一边倒的赞成声。很多反对者也是言之凿凿。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学老师表示, 这种意境只有在实地扫墓的途中才能体验,网络效果无论怎样逼真,也不可能做出这种感受。“另外,中元节扫墓、祭拜祖先是中华民族世代的传统风俗,是慎终追远、行孝的具体表现,网上祭祀总难免会有缺乏诚意的嫌疑。”
关于网上祭祀缺乏诚意,张元元也有自己的看法:“难道造成交通拥堵,上坟烧纸钱就是有诚意?将那些制作粗糙的别墅、轿车,付之一炬就代表诚心?祭祀的重点是寄托对先人思念和缅怀的情感,方式并不重要,想念才是永恒。”
早在 2008 年,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就曾指出:“民政部门应积极倡导和推广居家祭祀、网上祭祀、社区公祭、电视公祭、集体公祭等现代、时尚的祭祀方式。”
民俗专家曹保明认为,祭祀的内涵不在乎烧纸、磕头这些形式,而在乎寻求心灵的慰藉,网络祭祀正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新载体。我们必须承认,人们的传统观念需要逐步改变。比如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就开始推行火葬,至今仍然没有全部实现,从中不难看出移风易俗的艰难。
有专家表示,网上祭祀短期之内不可能取代实地扫墓,它只是现实祭祀的一种有益补充。在引导和弘扬的同时,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传承中元节文化,尽量为其增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内容、新形式,不断扩大中元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外延,推行更多有意义的祭奠方式。例如可以倡导植树造林,绿化、美化环境,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,体现了文明祭祀,又兼顾社会义务,可谓一举多得。
在线留言